近日香港九龍深水埗一座「小黃樓」成了網紅。 不少國內來的遊客,爬上附近的樓宇,拍攝這幢「小黃樓」,視為香港遊之「打咭」熱點。 這麼一個深水埗的網紅熱點,我這個出生於深水埗的香港永久居民竟然不知道。慚愧。 其實這幢樓並不是甚麼歷史文物。不過是黃得看起來怪可愛吧了。 也不奇怪,國內來香港的遊客對香港已越來越熟悉了。 初開放香港遊時,國內來的朋友多跟旅行團,逛的是扯旗山、尖沙咀海旁、金紫荊廣場等景點;到尖沙咀、銅鑼灣的大商場購物,買名牌,買金銀珠寶手飾。 現在當然各式的旅行團越來越多,而國內朋友來香港「自由行」的已是主流。所遊之處當然已不限那幾個著名的景點,可以說香港、九龍、新界、離島各處都瀟灑出入自如。 今年三月,我們上「萬宜水庫」健行。山路上迎面見一拿著大旗的漢子,我迎上去問:「可以給你拍個照嗎?」 他是笑臉相迎,大方地擺甫士,藍旗上「上海」兩字清晰而自豪,完全是這旗手一樣的氣勢。 我問他:「來了多少人?」 「二十八人,今早從上海飛來。」旗手笑著大聲說。 看他們男、女隊員一樣全身的行山裝備,背著帳篷和各式用品,不用問就知晚上要在山上或海灘露營。 「你們也健行?」一個女青年問,也一臉快樂的笑容。 就這天,就這行程,我們也看到不少年輕情侶在山上轉。一打聽,是來自深圳,有的只手上拿一瓶瓶裝水,就象在自己的地方「拍拖」一樣。 連購物也像在「自己的地方」了。現在國內遊客都會到沙田、上水、天水圍等不同區域的商場、超市等香港人習慣消費的地方,買香港人常用的消費品了。甚至「黃金商場」、「鴨簝街」等香港「發燒友」搜尋電腦及電器零件的地方也已有不少國內遊客穿梭。 「小黃樓」成網紅就一點不奇怪了。從網上知道在自己的地方有個「新蒲點」,有空就去走走,一點不奇怪。 然而我說:「自己的地方」你明? 在全球化與本土主義對峙的今天,我不想在這裡討論這個問題。 英國脫歐與留歐不就是本土利益與全球化的磨擦? 折騰歐洲多時的難民問題也離不開本土利益與全球化。 連特朗普都在祭起本土利益反全球化。 有人挑剔「自己的地方」一點也不奇怪。 然而,全球化是抵擋不了的潮流。 (自拍與網絡截圖) |
本文来自 KNOWPIA 客户端自媒体,不代表KNOWPIA的观点和立场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