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10-10文/崔永元 侄子在读高二,考了一道历史题: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,公元哪一年死?最远打到哪里? 答不出来,我帮他查找资料,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,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。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。 它的题目是这样的: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,当初如果没有死,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?试从经济、政治、社会三方面分析。 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:
教师一看“棒,分析得好。”但他们没有分数,只有等级A。 其实这种题目老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,可是大家都要思考。 不久前,我去了趟日本,日本总是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,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? 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: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,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(即甲午战争),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(即抗日战争),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,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?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?如果日本赢了,是赢在什么地方?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?分析之。 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:
我看其他学生的判断,也都是中国跟日本的磨擦会从东海从台湾海峡开始,时间判断是2015年至2020年之间。 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。 撇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道题,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。翻开我们的教科书,题目是这样出的: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?签订的叫什么条约?割让多少土地?赔偿多少银两? 每个学生都努力做答案,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,什么时候丢了台湾、澎湖、赔偿二万银两,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、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,背得滚瓜烂熟,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。 那又怎么样,反正都赔了嘛!银两都给了嘛!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会怎样!人家是在培养能力,而我们是在灌输知识,这是值得深思的部份! 看外面的教育,再看我们的教育? 老妈去参加我侄子的家长会,带回了两套侄子的考试试卷,我很好奇,拿过来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试卷后,我震惊了!这是什么教育?这样的教育有希望吗?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我看到了什么。 侄子在本市某著名小学读书,有这么几道题。 我看到侄子答的是: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但后面是一把大大的X,我就奇怪了,我也是想到的这两句。 我好奇的问侄子,这个不对?那答案是什么?侄子说标准答案是: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 哎,这就奇怪了,因为是个春天的夜晚,就要是这句有春风的?要这个思念故乡的人不是江南的,是不可能说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的!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应该更准确。再扯远点,思念故乡,一千个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样的诗,这个也可以有标准答案的么? 接下来是默写,题目是:我们学过《桂林山水》一文,请将下面句子默写下来,然后就是整段的要默写,这有什么用?死记硬背别人的文字有什么用? 还有个题目,《匆匆》这篇课文,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,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散文,你能把自己最喜欢,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? 我侄子写的是: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,没有声音,也没有影子。后面一把好大的X。标准答案竟然是:但是,聪明的,你告诉我,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? 这就更奇怪了,一篇文章,你可以喜欢这句,我可以喜欢那句,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么?为什么“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,没有声音,也没有影子。”这句不能喜欢?就一定要喜欢“但是,聪明的,你告诉我,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?”这句? 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是“你能把老师最喜欢,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?”才对。 再看别的试卷,更莫名其妙了,比如请说出阿拉伯数字的来历,是哪个国家创造的?侄子不知道,问我,我也不知道。我只好去搜一下,才知道是古印度人发明的。莫非我吃块猪肉,还一定得知道它是哪个养猪场养出来的? 最后有个题目让我彻底崩溃了:请用一句话说明π的含义。侄子回答π的含义是圆周率。竟然打的是X,这就奇怪了,正好我老婆大学读的是理科,我马上问她,π是什么意思,她说圆周率啊。两个人狂汗,问了侄子半天,标准答案大概是,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…… 如果你也觉得这种教育很无耻,就请转发吧,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呼吁改变,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……别让孩子聪明伶俐地进去呆若木鸡地出来。 |
博文来自来源: 转载

